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

茶杯圖的沉思

文章:再談茶杯圖
南瓜.﹝縮﹞jpg東方世界具有象形文字的國度才能說:「書畫同源」;西方文化「字體」與「圖畫」兩造不同的表現方法。圖畫是空間藝術,字劃能融入背景,還能像字嗎?要麼「字體」圖畫化;不然就「圖畫」書法化,兩者才有「橋」可溝通。因此,有人問茶杯圖的簽名字體那麼樣的大,又簽在顯著的位置有違背西畫簽名的原則,如果有這樣的反應表示對這門細節頗為深入的研究。一般畫家的落款時,找在不會影響畫面的地方簽名。茶杯﹝圖特﹞

茶杯具有物性必有立體空間,書法本身不會有層次感,兩者之間的立足點有相當的落差,必須「圖畫」書法化,字形才能在畫面暢行無阻。仔細觀察杯子﹝圖特﹞的每一部位,沒有受到光源的影響,只有色面的組合,完全違背正常的物理法則。就因如此,由外形來提醒舊有經驗,才感受到茶杯的存在。既然茶杯應用書法的原理,相對在畫面便可以用文字來照應,簽名也用得其所。之後,發現簽名的文字,越看越有趣,字劃有濃淡之分,筆劃起頭由濃到淡,也不會減弱書法的勁道,使得字體更為生動,印證之前所說:「文字無法融入背景裡頭的道理」。茶杯圖使用書法的經營,兩相對照更能體會生活藝術化的滋味。

本地一般茶杯的造型都是圓形,有一首四句聯仔說:「茶甌圓圓圓,富貴萬萬年,茶甌深深深,翁某會仝心」﹝茶甌te5 au1 茶杯的臺語 ﹞。自接觸八角型的茶杯後,為我飯後的手伴﹝圖一﹞。八角茶杯﹝一﹞剛剛開始被造型所吸引,這種違反傳統的設計,杯口是八角型,茶蓋內緣卻是圓形。平常茶杯是圓形不加思索拿起就喝,有角形便頓了一下,選擇適當的角度再喝;起初喝茶一定不習慣,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。

觀賞茶杯之餘,順手提起畫筆慢慢的描繪出外型,以寫實入手,畫得維妙維肖才擱筆。在兩年間八角杯每提到手中,便觀賞那幅油畫。開始時,還可以接受照單全收的寫實;之後,與手中的茶杯對照之下,逐漸失去魅力,無法接納畫面的圖像。因每天看到實體是多面相,與圖畫中的杯子有固定方向的,視覺上成為負擔。在這樣的動機下,決心畫出超越視覺的造型,換言之視覺加上腦力激盪,如何營造圖面有簽名的空間,也許是視覺之外的問題。在茶杯腦力的遊戲進行中,眼看與茶杯不相干的文字也來參一腳,也造成本圖對於字體的疑惑。
茶杯圖在潛意識的安排下,不知不覺中放棄光線的秩序,果真杯蓋的光線就倒置,杯身的明暗如何解釋,連作者自己也不明白。對於形體的經營,只求整體的動態,不求物體的合理性。杯口八角型的畫法,應很有規則的透視才對。杯口靠近九點鐘方向:角線以反時鐘由短至長,最後又回到原點會合。這種不合理的現象,應用杯內強烈明度來沖淡矛盾的線條規則。浮世繪﹝圖二﹞杯子無法以立體投影來處理,利用杯身外緣的長短營造位置佔有的空間。下端圓錐形的杯蓋為最不安定,字體便在此時產生拉力作用,否則便要找另外物品代替,又要算計引力的強弱,以文字來替代各種力道不是兩全其美。日本浮世繪是利用方塊板寫字,多出一面的空間,使畫面營造出另一世界,每幅作品有如置身於世外的視覺享受。﹝圖二﹞

圖像:茶杯倒匼﹝to3 khop4﹞
氣氛融合下大家集聚在一起,飲茶是相互溝通的媒介,在心平氣和之下對談,能引出很多的道理;當話不投機半句多,即刻以茶杯倒匼﹝倒置﹞作為逐客令:「倒匼、無茶、送客」。能有如此的作品產生,是假借文字和茶杯的倒置,用來表達畫家現實面的一切,乃是即興之作。圖中的字句,不懂得中文的人,對作品而言是毫無意義。此種畫法是一種情緒的發洩,有違符號直接感受的原則,無法取得人類的普遍性。

由此看來,用文字說明其中的道理,是專屬給特定人的遊戲,在藝術的領域裡,只有東方才有的特色。要在這方面探索出眉目,過程上似乎很艱辛。再說:把茶杯倒置,畫面的杯口在何方?已把日常生活上的恆常性轉換,當物像轉移圖象的過程中,看杯非杯,最後又回到杯來;已經把杯子的實質過濾,轉化為心理上的圖象了。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 2008-05-1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