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希臘神話中的三位女神相互競美,若是觀眾捲入當成裁判,渾然不知如何選擇,可見三位女神麗質不相上下,其差異唯有司職給予絕對權力。西洋美術史上,畫家不顧牧童巴里斯的裁判﹝Judgment of Paris﹞把蘋果交給誰,畫出了三位女神手中都有蘋果或沒有的現象,引發了複雜的理論。若使單一女神在畫面呈現,必有遺落其餘的面相,便有遺珠之憾。雕刻本身就是立體,這方面不會顧慮三次元的問題,任由觀眾選擇角度欣賞﹝圖特﹞﹝羅浮宮收藏﹞;繪畫是二次元平面的空間,要靠畫家的構圖如何安排,達到面面俱到的地步,從龐貝廢墟的壁畫中可看出端倪。
之後,文藝復興時,發現古典構圖的奧妙,紛紛加入探討的行列,眾多畫家中以拉飛爾﹝Rafael 1483-1520﹞和十七世紀盧本斯﹝Rubens﹞及十九世紀古典主義的畫家盧妞魯﹝ルニョ—ル﹞的「美惠三女神圖」最為典型﹝羅浮宮收藏﹞。盧妞魯的畫作當牧童巴里斯﹝Paris﹞把蘋果送給美神之前,二位女神呈現與維納斯不同的方向,形成正、側、背三種不同的姿勢。內在意識裏存有完美性集於一身,是西方文化中三位一體的特徵﹝圖一﹞。


作品:傻瓜的話
引據「三美圖」正、側、背的南瓜圖上,構築三個一體的想法,也使它能夠「對位」,可是三個「傻瓜」只停在原位一動也不動,不倫不類的應用是思維最大的障礙,有此想法行不通後另構他法。因人類肢體的審美有黃金比例為準繩,南瓜形態不一,大小懸殊,又沒有人類的三圍,美的標準要從何來?

南瓜圖的章法重新調整,考慮以俯視法著手,勾勒出南瓜的形狀後,無法達到俯視的效果,在背景畫上方塊,不費吹灰之力,又多了一層背景的空間,視線也跟著方形與南瓜對照,俯視的形態,立刻顯示出來。青綠色與朱紅為鄰更為豔麗;背景使用青綠色,方形再以朱紅色調呈現,左上採用彩度較高的朱紅,視線依序呈Ζ型移轉 ﹝圖三﹞,到右下逐漸變為紫紅色,中央的紅略帶紫色使破裂方塊有凝聚作用,也與背景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。以畫面的各項面積來看,南瓜、方形、背景 的比例,感覺上與實際有點差別,接受測驗者在感覺上的平均值為6:3:1﹝以10為單位﹞,實際上是5:2:3﹝圖四﹞。造成其差距是應用青綠色為「後退色」被方形推到後方;再由暖色系列的明度,層層往上墊起,有助南瓜的擴張性,使得主題有衝出畫面的視覺效果。有此感覺除了色彩以外就要靠「重疊」的運用。
「重疊」在畫面上的運用,是很複雜的問題,應用得宜一股氣流在空間暢通。投射在畫面的兩個物體,被遮蔽在畫面部分便會產生兩種想法:「消失」和「延伸」。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2008_6_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