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

南管戲劇綵排﹝圖﹞20F﹝72.7cmX60.6cm﹞畫出一條路﹝上文﹞

圖像: 南管戲劇綵排

南管戲綵排﹝一﹞美的原素,受創作仲介的衝擊,爆發出無限的火花,釀成綺麗的蕈雲,影響畫風甚巨。之前,畫作的色彩或造型各行其是,常以強烈的色彩迫使造型就範,使得作品較為偏頗。近來從生活中參出:作品能達到完美的地步,止於色彩的運用。色彩無論是對比或調和,都要考慮造型的負荷。任何色彩的深淺都有其歸屬,即使是細微之差的色調,也會影響量與質的變化。

對元作「南管戲劇綵排」而言:為要挽回主題的鬆散,必須做另一番的調整,營造最佳視覺的效果。元作品的章法還存有舊思維三段畫法﹝前、中、後段的空間﹞,棄掉前端拉胡琴者,空間豁然開朗。人物再做稍微移動,就能保持表演者彼此之間的引力,相互之間的結合,整理成正前方平面的統一,正是繪畫所需的要求,又能領略實際空間的感受。

刪除後畫面頓時失去平衡,為了添補殘缺的那一塊,必須對準人物元作品所塗顏色,才能符合創作的原意。解決畫面失衡後,一波又一波的難題湧現,地板留下寬廣的空間,如何配合周邊的人物,黑色的大理石所浮現形影,是最佳的仲介。影子是非物體沒有空間可言,可使表演者的肢體動作,能夠充分的伸展,影響所及能把畫面的空間擴大,並具有戲劇的效果。

南管戲劇中以「陳三、五娘」為臺灣民間所流傳,故事人人朗朗上口。畫中雖然是家庭式的綵排,演得很賣力使得旁觀者飽睹眼福。翌日,演出穿戴古戲裝時的感覺,與綵排時好像兩碼事。靈機一動,戲服改為時裝的演出多采多姿,因為古裝戲有其時代背景,一意模仿可能會喪失更多的創造,永遠無法擺脫傳統的束縛。且看,畫作雖然是綵排,穿著都非常合身,如此便不必花費昂貴的服裝。劇情可拉回到現實生活,跟觀眾結合在一起,不知要感動多少人。

技術而言:眾角色中以黑衣小七,動作較為誇張成為焦點。修改後騰出很大的空間,原因是把小七往下移動,對於四肢不全的人,才不會影響肢體的伸展,何況以背向觀眾,身體的重心更要穩住,才能看到周圍演員細膩的動作。左腳的倒影若非實地的觀察,那能看到腳底,影子實質面還是附著在黑色大理石上。以經驗來說,平坦的地板畫上反映的影子,不會影響石材的感覺,要使每一區塊間的引力得到平衡,成為處理畫面上的困難。﹝參閱「圖象背後」58頁﹞﹝圖一﹞ ?南管戲劇綵排﹝黑白原圖﹞

文章:畫出一條路﹝上﹞
符號包括文字在內是一種很抽象的標幟。因人類所處的環境各異,對於符號的解讀也有所差別,因此訂定共同的標準是有必要的,文字已有一定的準繩,色彩的象徵也容易取得共識;幾何圖形也不十分離譜。可是「造型」與「色彩」兩者的結合就有千變萬化,往往超出自己的想像範圍;這樣的組合連文字作成文章,註解也會曲解本意。何況繪畫的符號語言,更不容易了解,不管形式或內容往往被人誤解。但,繪畫是多面相,被曲解是意料中的事,因此訂立標準是多此一舉,就要看個人的觀點及修養。

畫了那麼多年,研究過繪畫史上的派別,始終無法得知畫派特殊的符號是什麼?從色彩得知和型式來觀察,沒有確立的規則,從派系的中心思想略知一二。要了解西洋的繪畫,要從認識時代背景做起,繪畫的思潮與其他藝文相互影響不可能單獨存在。喜愛臨摹的畫家盲目的跟進,久而久之籠罩在派別的陰影裡渾然不知,到了要拾回自己的作風,必要經過漫長的生活體驗,否則個性會被畫派所閹割。以多年的經驗要克服困境,除了深入社會生活的習性外,從「停﹝思想﹞!看﹝讀書﹞!聽﹝見聞﹞!」也能發現自我的存在,提供獨立思考與幻想,繪畫才有方向感。

畫家要拋棄過去的形式談何容易,就像悟空頭上的金箍,受誘惑掉進圈套,解除咒語不如清除心靈的障礙。重新開始從生活面切入,用敏銳的觀察力,體驗事物的始末。思索的轉換,有時演變得難於想像的效果。就繪畫而言,首先了解藝術元素是什麼?再由元素發揮到與生活結合。有了目標之後,培養製作的衝動,抓住靈感當仁不讓,有如混沌初開,由無變為有,使之粗糙轉化為細膩。同樣畫家關心有沒有足夠的創作動力,那股能量是蘊釀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。致於能負起多少社會的責任與影響力,歷史自有定論,那不是原作者所要擔心的,創作才有能力持之有恆。﹝待續﹞

林瑞明 寫於臺中畫室 2008/9/17

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

臺北的上空 60F ﹝97cm X 130cm﹞ 原名:掠奪

臺北的上空﹝一﹞動物界食物永遠受強者的操弄。老鷹堪稱為禽中之王,可為所欲為,但另有某種勢力的集結,展現群策的實力,才能與強者對抗。烏鴉的智慧人人皆知,牠能在三處以上的地點,儲藏食物過冬。又能發動同類從強悍的老鷹奪取掠物,親眼看到這種景象難以忘懷。原名「掠奪」發表在網路上﹝2007/5/07﹞,描繪兩隻烏鴉追逐老鷹搶奪食物的一幕。事經一年多,畫作的手法採用寫實氣氛的形態,還是無含有感動的元素,不能感動自己便無法影響別人。着手進行找出有暴力的畫面,就想到浪漫主義的畫作最為適當,更能展現驚動性的場面。,設定目標後,為營造激戰的情況,首先改變平靜的天空,太陽的出現,使得戰鬥的氣氛昇高,接下來雙方戰得用日月無光來形容。加上烏鴉的叫聲不斷,聲音不只是追逐者所發,來自四周躲在枯木的烏鴉也有叫陣,使老鷹心生恐懼,難道還不放棄掠物?掠奪﹝圖一a﹞


人類是動物中特有種,兼具有仇恨的本能,才有自相殘殺的現象。臺北的上空除了動物以外,其他景物的象徵,都是作者的幻想。101大樓竪立在空中,有如一把劍插入地上,是傷害老鷹或是隨身的利器;觀音山像一付虎頭鍘,接近烏鴉代表什麼意義?其實內容沒有那麼複雜,兩者皆是人為和自然的產物,跟牠們搶奪食物牽扯不上關係。這是作者的突發奇想罷了。

單純的天空呈現五彩繽紛的顏色,成為顏料的大雜院。每一區塊隨着周邊的物體而變化,絕無重複的顏色,受氣流的影響,大樓的兩旁呈現紅、紫不同顏色,血紅色籠罩老鷹的周圍,描繪拼命逃脫的狀況,發自體內的熱血,顯露在周邊上,強迫觀眾感受爭鬥的事實。動物界的掠奪無關對錯的問題,若用人類的觀點來論斷,那會產生偏頗的現象。動物之間沒有仇恨的字眼,要是著手加諸愛與恨的觀念,只有浪費時間而已。動物為着生存想盡一切辦法,利用本身的特殊能力,繁殖後代這才是生存的重點。掠奪﹝圖二b﹞

本畫作雖然是鳥類之間為主題。要使主題生動,畫家有能力克服,廣大天空的處理才是高難度,要使複雜的顏色又不失真,尤其日頭的出現,亮度理應凸出畫前,畫面的顯示卻是相反,躲到後方嘲笑鬥爭者的無知。飛鳥的周圍,有一股用人類眼睛無法辨認的氣流,與天空重疊在一起,處理不當會成為一股亂流,只好用不同的顏色釋出,穩住氣流的順暢。畫面兩旁的天空呈現平靜狀態,也助成氣流動向的最大功臣,化無形為有形這是絞盡腦汁的成果。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 2008-11-12

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

海濱尋趣﹝圖﹞ 50F﹝91cm X 116cm﹞ 為同窗寫「序」感言﹝下﹞

圖像: 海濱尋趣

其一:時空背景
與魚共游﹝一﹞1960年前往臺東沿海寫生與畫家懷賜同行,不知從何處冒出衛兵﹝老芋仔﹞持槍刀警告:「此處是軍事管制區,禁止繪畫攝影…與繪畫何干?…畫在紙上作暗號,再用羅盤對照…最後得到情報發電通敵。」於是畫紙被沒收,這種情況屢見不鮮。戒嚴時代臺灣人對海洋知識失去資訊,使得有志冒險的意念都斷送了,變成臺灣四周有海洋之名無海之實。當時開放讓遊客聞一聞海味吹一吹海風,連照相機都派不上用場。一直到1992年還在戒嚴,這種環境下,反攻大陸的思想教育瀰漫各社會階層,由黨 政 軍來操縱,使之藝術家神經得緊繃,對於形狀與色彩認知有極的設限,如向日葵 紅色…等等,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顯得很冷漠,圖畫中的大地畫得與人物不搭調,只好擱筆等待想通再說。事過十幾年解嚴了,實施民主政治,逐漸恢復人本的思想。回過頭觀賞當時的作品,印有戒嚴的時空背景,人物與大地兩者之間要從中無法取得平衡點,造成作品創作的障礙,也是擱筆原因之一。經過一番考慮後,為保留本來的章法,決定調整人物結構,色彩也做全面性的探討。

其二;潤筆的過程

黃衣女人彎下身體想要捉小螃蟹﹝補上的﹞;背面的女士手中玩弄着鐵珠,白衣女提拿雙鞋的姿態,不失都市人的特性。戒嚴下民眾對海的認知有限,到海濱只不過舒解日常生活的壓力。畫作本想描繪遊客在廣闊的土地上對海的寄望,又不失海濱景緻的優美狀況之下,人物的安排使盡方法,若是人物在大地顯得渺小的話,本畫作所表現的一切便沒有意義。為着不失人物的動態,採用斜對角線的章法﹝粉紅色﹞,斜線把畫面分為兩個三角形,海濱尋趣﹝縮構一﹞下端以風景襯托出人物;上面卻由人物點綴風景,想把作品歸屬於人物或風景畫都很難,無法定位之下才認識「寫實」是什麼回事。人物的視線從「站立」白衣女,「彎腰」的黃衣女,「走動」的提桶小孩,及「坐下」冥想的人,轉向在遠方人群,形成旋渦型的結構。臺灣濱海公路到處可見的景觀,山脈一遍綠油油,沙灘上任人戲水,現今,海上增添了很多帆船的活動,為戒嚴時代是無法想像的。﹝構圖 構一、二﹞海濱尋趣﹝構圖﹞

文章:為同窗寫「序」感言﹝下﹞
原文: 陳氏人物畫的靈感,粹取民間超渡往生的畫錄,加以哲理化與藝術化,目前臺灣畫家無人敢碰的區塊,該交給美術館收藏,畫家的生活才無後顧之憂,否則臺灣美術史上缺少這塊,完整性便有瑕疵。別傻了,夢著臺灣文化貧瘠的美術館又如何?評「無常」主題安排在畫面的二分之一的上端,符合引力的原則。紅裙女郎有雙重性格,左臉溫和對待陽世間的眾生;另側面目猙獰,時間的無情老之將至,面臨死亡的恐懼。論「無形拉力」冥冥之中,有一股無形的力量,在背後監視,操縱人生的命運。緣起緣滅……等作品,在在描繪人生哲學的完好之作。畫風影響所及,風景畫不借造型的手法,流露出空靈異象必有他獨特的構思。 海濱尋趣﹝構二﹞

若以風景畫來剖析神秘的源由,最能感受得到是以「空靈」替代「氛圍」。環境幾乎成真空狀靜悄悄,可聽到細小針頭掉落的回響。就那幅「蓮花池」為例,若用一般的眼光欣賞蓮花,無法深入其中的奧妙。倘若使用氛圍的技法,蓮花就是俗世的蓮花,那有佛教「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」的象徵。題名為「超脫惡臭」只不過玩文字遊戲罷了!「向日葵」之作更能看出端倪,畫題:「萬物無常,生老病死」植物界花開花謝四季循環,比喻為人生的變化無常,是天經地義的道理。

作者對自然的經營把蓮花移轉他用,減弱了繪畫的元素。以文字為工具,更能深入探索諸如此類的道理。美術假借自然景物,再以宗教的道理說明,自主性會受到質疑;自創「空靈」於景緻中,充分表現美的內涵,回歸藝術找回美的真諦。﹝全文完畢﹞
林瑞明 寫於臺北寓所 2008-09-6

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

與魚共游﹝圖﹞12F﹝50cm X 60.5cm﹞ 為同窗寫「序」感言 ﹝文﹞

圖像:與魚共游

與魚共游﹝一﹞觀察棲息在海底的生態,要具有專業的知識和設備,業餘潛水人員只想開拓陸居以外的視野。人類可直接享受陽光,海底生物要透過水的折射,從海底看太陽呈現漂浮不定的形狀,盡管海面狂風怒濤,深處平靜如鏡。各種棲息物受陽光的照射,影像層次分明,任何景點都是繪畫的題材,與一般人物、風景畫有最大的差別,以水來代替空氣。這種另類的嘗試,啟開創作的新里程碑。魚群環繞陽光,上下游走轉身之快,無法用時間來形容。龐大的群體活動,還保持條理井然,沒有親臨其境,無法體會水中的生態是那麼奇妙。為何魚群遇到週遭有狀況,閃避的頻率相同分秒不差,此一集體的行為,誰是主宰者迄今還百思不解。參與群體只要潛泳夫與魚群同步,一旦被認為同伴便可與魚共游。﹝沙魚例外﹞。與魚共游﹝特構二﹞

畫面上近處色澤較暗,魚群往右上游,潛泳者跟隨在後;與遠處受陽光照射白色魚群不斷的移動,造成橢圓形的空間﹝白線﹞。由右下往左上游走,有逆游之勢﹝紅線﹞,和另一魚群迴游在畫外產生引力。光線隨着群魚的轉身忽明忽暗,恍惚飄浮在天空的星群,形成海裏特殊的景象。本土畫家受戒嚴的影響對海洋的興趣欠缺,特別提供海底世界的奇觀與觀眾共享。﹝特構二、三﹞與魚共游﹝特構二﹞

文章:為同窗寫「序」感言﹝上﹞
感言:前些時候為畫家金胡寫過序以後,覺得這種工作花時間又費精神。有前瞻性的序文能點出畫家思想軌跡,內容不能專寫一些恭維的客套話。同時註解畫中的意涵,幫助觀眾提升生活品質;另方面洞察畫家的心路歷程及生命力的展現。想到如此繁瑣的工作,以後就不敢為人撰寫序文。可是,對經常生活在一起的同學,要出版畫冊還能不幫忙嗎?用很多的理由也無法推辭,只好提出無情之求,若要修改任何的標點符號或文字,必須經過同意,否則另請高人。本以為能就此罷休,事實相反立刻答應,同時強調本畫冊唯一的「序」。

當畫冊出版時,要求寄來做參考,始終一笑置之,只說:「開幕茶會時,現場再看也不遲」,這樣答覆大概被算計了。參加茶會的那一天,高雄文化中心的會場擠滿了觀眾,手裡拿著一本畫冊,打開一看「序」的內容竟然照單全收,遵守先前的諾言甚為安慰,獻上序文與讀者分享。﹞。與魚共游﹝構圖﹞


原文: 單純的藝術是追求美的呈現。生活多元化的今天 真 善 也加入美的行列,擴大了美的領域,變得多采多姿。由此看來,在思維領域要做到絕對「純粹」是很不容易的事,若要堅持,便會走上「孤獨」的命運。因此在科學、宗教、藝術相輔相成下,考量自己的性向從事創作旅程。有此認知,觀賞陳德心的作品,才能從中理出蛛絲馬跡。

生長在「夢幻之鄉」的南鯤鯓一帶,充滿宗教氣息,起居也隨著廟會的活動起舞。日常生活遇上無法解決的問題,唯一的途徑求神問卜。親人陰陽兩隔,靠靈媒溝通;祈求上天賜福五穀豐收,神壇前乩童起童﹝khì2 tang5﹞的符咒或沙盤問神,只有桌頭﹝toh4 thau5﹞能解神的旨意。每逢廟慶熱鬧非凡,有「過火」或「燒王船」……等難於理解的儀式,孩提時代都是舉香綴拜﹝giah8 hion1 tue3 bpi3﹞﹝臺語﹞。耳濡目染環境的一切,產生心靈上的變化,影響了未來藝術創作。

畫冊本來的計劃只有風景篇,筆者欣賞完作品,打從心裡激起一股寒意,不經問起風景以外的作品,無意中問到問題的核心。害羞的他提出幾幅人物畫,同時說:「這些都是不加思考所畫的作品」。原來在非意識下,畫出非理性的作品。才能挖出真理源頭的跡象,雖然還要繼續開鑿,總是靠近了一點。也由人物畫啟開了風景畫中「異象」之謎,畫中蘊涵民粹宗教的詮釋。白色白得冷漠;藍色藍得陰森,紅色點綴著生命的走向,呈現在風景畫裡。畫家受科技的影響,以照相技術應用在畫布上。製作的過程,光靠相片畫不出所以然,必須把臨場感受,再與照片渾為一體,不知不覺加上揮之不去的「下意識」,把「空靈」帶進來,本身也莫名其所以然。難道這就是「鹽分地帶」的傳統文化嗎? ﹝待續﹞

林瑞明 寫於臺中畫室 2008/9/6

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

茶杯圖的沉思

文章:再談茶杯圖
南瓜.﹝縮﹞jpg東方世界具有象形文字的國度才能說:「書畫同源」;西方文化「字體」與「圖畫」兩造不同的表現方法。圖畫是空間藝術,字劃能融入背景,還能像字嗎?要麼「字體」圖畫化;不然就「圖畫」書法化,兩者才有「橋」可溝通。因此,有人問茶杯圖的簽名字體那麼樣的大,又簽在顯著的位置有違背西畫簽名的原則,如果有這樣的反應表示對這門細節頗為深入的研究。一般畫家的落款時,找在不會影響畫面的地方簽名。茶杯﹝圖特﹞

茶杯具有物性必有立體空間,書法本身不會有層次感,兩者之間的立足點有相當的落差,必須「圖畫」書法化,字形才能在畫面暢行無阻。仔細觀察杯子﹝圖特﹞的每一部位,沒有受到光源的影響,只有色面的組合,完全違背正常的物理法則。就因如此,由外形來提醒舊有經驗,才感受到茶杯的存在。既然茶杯應用書法的原理,相對在畫面便可以用文字來照應,簽名也用得其所。之後,發現簽名的文字,越看越有趣,字劃有濃淡之分,筆劃起頭由濃到淡,也不會減弱書法的勁道,使得字體更為生動,印證之前所說:「文字無法融入背景裡頭的道理」。茶杯圖使用書法的經營,兩相對照更能體會生活藝術化的滋味。

本地一般茶杯的造型都是圓形,有一首四句聯仔說:「茶甌圓圓圓,富貴萬萬年,茶甌深深深,翁某會仝心」﹝茶甌te5 au1 茶杯的臺語 ﹞。自接觸八角型的茶杯後,為我飯後的手伴﹝圖一﹞。八角茶杯﹝一﹞剛剛開始被造型所吸引,這種違反傳統的設計,杯口是八角型,茶蓋內緣卻是圓形。平常茶杯是圓形不加思索拿起就喝,有角形便頓了一下,選擇適當的角度再喝;起初喝茶一定不習慣,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。

觀賞茶杯之餘,順手提起畫筆慢慢的描繪出外型,以寫實入手,畫得維妙維肖才擱筆。在兩年間八角杯每提到手中,便觀賞那幅油畫。開始時,還可以接受照單全收的寫實;之後,與手中的茶杯對照之下,逐漸失去魅力,無法接納畫面的圖像。因每天看到實體是多面相,與圖畫中的杯子有固定方向的,視覺上成為負擔。在這樣的動機下,決心畫出超越視覺的造型,換言之視覺加上腦力激盪,如何營造圖面有簽名的空間,也許是視覺之外的問題。在茶杯腦力的遊戲進行中,眼看與茶杯不相干的文字也來參一腳,也造成本圖對於字體的疑惑。
茶杯圖在潛意識的安排下,不知不覺中放棄光線的秩序,果真杯蓋的光線就倒置,杯身的明暗如何解釋,連作者自己也不明白。對於形體的經營,只求整體的動態,不求物體的合理性。杯口八角型的畫法,應很有規則的透視才對。杯口靠近九點鐘方向:角線以反時鐘由短至長,最後又回到原點會合。這種不合理的現象,應用杯內強烈明度來沖淡矛盾的線條規則。浮世繪﹝圖二﹞杯子無法以立體投影來處理,利用杯身外緣的長短營造位置佔有的空間。下端圓錐形的杯蓋為最不安定,字體便在此時產生拉力作用,否則便要找另外物品代替,又要算計引力的強弱,以文字來替代各種力道不是兩全其美。日本浮世繪是利用方塊板寫字,多出一面的空間,使畫面營造出另一世界,每幅作品有如置身於世外的視覺享受。﹝圖二﹞

圖像:茶杯倒匼﹝to3 khop4﹞
氣氛融合下大家集聚在一起,飲茶是相互溝通的媒介,在心平氣和之下對談,能引出很多的道理;當話不投機半句多,即刻以茶杯倒匼﹝倒置﹞作為逐客令:「倒匼、無茶、送客」。能有如此的作品產生,是假借文字和茶杯的倒置,用來表達畫家現實面的一切,乃是即興之作。圖中的字句,不懂得中文的人,對作品而言是毫無意義。此種畫法是一種情緒的發洩,有違符號直接感受的原則,無法取得人類的普遍性。

由此看來,用文字說明其中的道理,是專屬給特定人的遊戲,在藝術的領域裡,只有東方才有的特色。要在這方面探索出眉目,過程上似乎很艱辛。再說:把茶杯倒置,畫面的杯口在何方?已把日常生活上的恆常性轉換,當物像轉移圖象的過程中,看杯非杯,最後又回到杯來;已經把杯子的實質過濾,轉化為心理上的圖象了。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 2008-05-14

2008年8月30日 星期六

美惠三女神﹝文﹞ 南瓜﹝圖﹞ 3F﹝22cm X 27cm﹞

欣賞:美惠三女神圖南瓜.﹝縮﹞jpg希臘神話中人和神共同住在地球,同樣的起居生活,人與神的地位一律平等。但人與神之間界定,人是有生有死﹝有始有終﹞;神為有生無死﹝有始無終﹞。人神合一的人本思想,其宇宙觀為希臘人生活的精神所在。希臘人把自然的各種現象,匯集成一股無形的力量,交由專業天神掌管各司其職,以 財、智、美 分別由絕色的三位女神擔任。雖然職務各異,但女人要展現麗質天生,被嫉妒之神所分化,她們竟忘記已經侵犯了美神職務。其中只有一位出線,才有賄賂裁判以美﹝理想﹞惠﹝現實﹞的決擇。﹞三美圖﹝圖特﹞
希臘神話中的三位女神相互競美,若是觀眾捲入當成裁判,渾然不知如何選擇,可見三位女神麗質不相上下,其差異唯有司職給予絕對權力。西洋美術史上,畫家不顧牧童巴里斯的裁判﹝Judgment of Paris﹞把蘋果交給誰,畫出了三位女神手中都有蘋果或沒有的現象,引發了複雜的理論。若使單一女神在畫面呈現,必有遺落其餘的面相,便有遺珠之憾。雕刻本身就是立體,這方面不會顧慮三次元的問題,任由觀眾選擇角度欣賞﹝圖特﹞﹝羅浮宮收藏﹞;繪畫是二次元平面的空間,要靠畫家的構圖如何安排,達到面面俱到的地步,從龐貝廢墟的壁畫中可看出端倪。
之後,文藝復興時,發現古典構圖的奧妙,紛紛加入探討的行列,眾多畫家中以拉飛爾﹝Rafael 1483-1520﹞和十七世紀盧本斯﹝Rubens﹞及十九世紀古典主義的畫家盧妞魯﹝ルニョ—ル﹞的「美惠三女神圖」最為典型﹝羅浮宮收藏﹞。盧妞魯的畫作當牧童巴里斯﹝Paris﹞把蘋果送給美神之前,二位女神呈現與維納斯不同的方向,形成正、側、背三種不同的姿勢。內在意識裏存有完美性集於一身,是西方文化中三位一體的特徵﹝圖一﹞。三美圖﹝圖一﹞其「對位」使三女神站的方向不斷移動,又能騰出橢圓形的空間,尤其拉飛爾的構圖更為精湛,三位女神各為獨立體手裡各拿著蘋果相互交錯,每位「正」「背」對位後轉為正面,﹝用透明紙描繪輪廓,反面貼上便能觀其究竟﹞。所安排的位置及方向,有了如此的設計,視線不停在美女手上尋思蘋果的妙處及絲帶的作用。﹝圖二﹞三美圖﹝圖二﹞

作品:傻瓜的話
引據「三美圖」正、側、背的南瓜圖上,構築三個一體的想法,也使它能夠「對位」,可是三個「傻瓜」只停在原位一動也不動,不倫不類的應用是思維最大的障礙,有此想法行不通後另構他法。因人類肢體的審美有黃金比例為準繩,南瓜形態不一,大小懸殊,又沒有人類的三圍,美的標準要從何來? 南瓜.﹝圖三 視﹞jpg

南瓜圖的章法重新調整,考慮以俯視法著手,勾勒出南瓜的形狀後,無法達到俯視的效果,在背景畫上方塊,不費吹灰之力,又多了一層背景的空間,視線也跟著方形與南瓜對照,俯視的形態,立刻顯示出來。青綠色與朱紅為鄰更為豔麗;背景使用青綠色,方形再以朱紅色調呈現,左上採用彩度較高的朱紅,視線依序呈Ζ型移轉 ﹝圖三﹞,到右下逐漸變為紫紅色,中央的紅略帶紫色使破裂方塊有凝聚作用,也與背景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。以畫面的各項面積來看,南瓜、方形、背景 的比例,感覺上與實際有點差別,接受測驗者在感覺上的平均值為6:3:1﹝以10為單位﹞,實際上是5:2:3﹝圖四﹞。造成其差距是應用青綠色為「後退色」被方形推到後方;再由暖色系列的明度,層層往上墊起,有助南瓜的擴張性,使得主題有衝出畫面的視覺效果。有此感覺除了色彩以外就要靠「重疊」的運用。

「重疊」在畫面上的運用,是很複雜的問題,應用得宜一股氣流在空間暢通。投射在畫面的兩個物體,被遮蔽在畫面部分便會產生兩種想法:「消失」和「延伸」。南瓜﹝圖四﹞若是抱持「消失」的態度作畫,畫面的那股氣流便受阻物體之間變得非常寂靜,那不是二次元平面空間所追求的。被遮蔽物若以「延伸」來處理,才會發揮平面空間的功能,以南瓜圖為例:方形的面積,大部份為南瓜所佔據,剩餘支離破碎的形狀,被遮蓋部份發揮「延伸」的作用,使得方形氣流相連有統合的感覺。如果對於「重疊」是「延伸」的想法有所了解,欣賞繪畫才有所依據在有限的空間裡,東倒西歪的南瓜所形成的拉力和排斥,使畫面呈現不安的感覺,又是另一種動態的表現。難道靜物上的物體靜著不動嗎?戲法人人會變,巧妙各有不同罷了。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2008_6_6

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

長崎行 ﹝文﹞ 小花的獻禮 ﹝圖﹞ 0f ﹝18cm × 14cm﹞

其一 原爆資料館小花的獻禮
長崎行是為要了解原爆的災害,懷着悲痛的心情參觀長崎原爆的資料館,才明白當地人命運的坎坷,所犧牲的代價,也粉碎了野心家的美夢。由資料館留下的仿造品看來,4.5公噸的原子彈﹝圖一﹞原爆﹝圖一﹞造成十五萬人的傷亡﹝其比例各佔一半﹞。由記錄片得知,全身灼傷者整天哀號生不如死的慘狀。日期為公元1945年8月9日,距原爆中心點八百公尺處一家居民,牆壁上的時鐘,被熔為扭曲變形而指針在發生原爆的時刻☆十一時零二分的位置,它永遠停留在見證原爆歷史的這一刻。﹝圖二﹞長崎行記圖二
看到這幕原爆的掛鐘鼻酸淚盈框,腦海便浮現「超現實大師」達利﹝Salvador Dale 1904─1989﹞的「軟鐘」,但作品系列是1930─1935年代發表,原意是象徵着懶洋洋的狀況。時鐘的軟化帶給時間穿梭空間徒勞無功的渡過生活,當時人類還沒受過原爆的浩劫。達利﹝Dale﹞畫出人類未來劫數,是否下意識存有原爆的圖 像?畫中時鐘的變形軟化純是巧合,事隔十五年原爆才在長崎發生。到了1960─70年代各強國進行核爆競賽,世人發現到事態的嚴重性,達利﹝Dale﹞借由原子粒子架構畫出聖母畫像的系列,在「構成天使的原子」畫中﹝圖三﹞,聖母面部充滿原子粒子再由中子分裂。聖母與原子合而為一的構想,表露出人類的喜悅和恐懼,再度把 真、善、美 拉到最高的平衡點,對於維持和平景象有幫助。 長崎行記圖三

其二 豪斯登堡
離開令人憤怒與傷心的長崎,遊覽車緩緩駛進豪斯登堡,恍惚進入時光隧道來到荷蘭。不知不覺中使我大吃一驚,為什麼日本人的模仿力那麼強,看到堡內的最高塔樓連想到東京鐵塔【原來的タワ略為裝修, 更名:スカイツリ–﹝有天空掛帶之意﹞】才恍然大悟。雖然比不上艾菲爾鐵塔壯觀,但高度略勝一籌,就憑這一點便很清楚表明,日本人不認輸的個性和旺盛的鬪志,他們也知道在東京興建鐵塔,配套設施不完備,日人就是要展示有構築的人才;如1930年代豐田ToYoTa汽車開創時,起步比歐洲晚了將近一百年,當時規模之大,被西方人士喻為在辦家家酒,如今銷售量獨攬全球。豪斯登堡內建造一座「文生 梵谷」橋﹝圖四﹞。長崎行記圖四
1888年梵谷在法國的阿爾的朗盧瓦﹝Langlois﹞橋﹝毀於第二次大戰﹞畫了不少作品,因而聞名於世。該橋能在豪斯登堡出現,會被誤以為是荷蘭的建物,以為世人不會注意芝麻小事。日本人把梵谷當做是荷蘭的象徵,觀光客也不在乎這些細節。﹝圖五﹞
日本人想借用梵谷與浮世繪的關係,以達成宣揚日本文化為目的,自1910年山本顧彌大氏以七或八萬法郎﹝合日圓一萬五千至二萬圓,小學教師月薪12─20圓﹞買進「蘆屋向日葵ひまゎり」﹝1945年戰火中失蹤﹞﹝圖六﹞,受當時文人秀士以 詩、歌 來禮讚;1980年代又以天價購買另一幅「向日葵ひまゎり」。最近小林英樹著作:「ゴッホの復活」獲得社會大眾的好評,在日本人的心目中,梵谷的地位可見一斑。長崎行記圖五
豪斯登堡的旅遊勾起多年前旅歷阿姆斯特丹的往事,可是與豪斯登堡的感覺完全兩回事。在荷蘭外地人吃一頓早餐都要配合當地的作息,所呼吸的空氣也隨同他們生活方式在打轉。要巡禮林布蘭特的畫室,就在不起眼的公寓找到。舊址市政府改造為博物館珍藏歷代大師的巨作,仰慕已久林布蘭特﹝Rembrandt 1606─1669﹞的「夜警圖」「杜爾普博士的解剖學課」終於出現,人物的構思是經典之作,影響後代甚巨,不愧為一代的大師。
豪斯登堡的建築,只不過是荷蘭風景在日本重現,在此地吸收不到荷蘭的文化氣息。各遊客都是臨時演員,就像好萊塢電影城所搭的戲棚有什麼差別。雖然人生如戲,追求生活的真實感是人人渴望的罷!長崎行記圖六


心聲:小花的獻禮
小花獻給原爆下受難的冤魂,犧牲所付出的代價,帶給侵略者一記當頭棒喝。
空中降落一朵蘑菇雲,使軀體灰燼,奪走無辜的生命,留印在牆壁上的影子,為找不到主人而哭泣。像是神話般的詭譎卻是事實,誰能承受狂妄之徒的作為?﹝出賣靈魂給魔鬼的人﹞就從「包容」和「寬恕」淨化人心做起。傳來陣陣的清香,以小花換取大愛,在平和的氣氛下,共同把失落的靈魂找回來。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2008-5-27

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

時勢使然﹝文﹞下 浴女 ﹝圖﹞ 2f﹝17.5cm X 25.5cm﹞

時勢使然﹝文﹞下浴女﹝特一﹞
往事:被遺忘珍貴的口述史料

為何日治時代臺灣畫家輩出?1963年有機會請教李石樵大畫家講述當年的情況他說:「當時上野﹝藝大﹞只考一張素描,在陳澄波、廖繼春…等前輩是如此。到我時還要加考日文,是和汪精衛政府有關。」為何如此使我百思不解?陳、廖氏…前輩為1920年代錄取,李氏是1930年代考上,汪精衛則在1940年南京成立政權,當時若一再追究不難找出原由。又說:「陳、廖氏是以外國人的身份報考,到了我就要跟日本人一樣考日文。」一張素描可以測驗出藝術的天份,為何現在聯考就要那樣複雜,以科技發達的今天,不難制訂測試招考藝術人才的方法。兩造相較之下,臺灣前輩畫家能在畫壇創造一片天,追本溯源,來自於美術教育的成功,受到世界潮流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的鼓勵和引導。
圖一

1964年廖繼春大師透露出一項秘密:「在上野﹝藝大﹞求學的時候,上級生陳澄波在「本鄉繪畫研究所」展示暑假作畫的成果,老師不發一語便加以潤筆。他把作品帶回宿舍,臺灣同鄉的同學每人露出羨慕的眼光,一致認為這次參加帝展一定入選,因為老師岡田三郎助是帝展的審查委員。可是「澄波仙ㄟ」並不這麼認為,此作乃是老師的想法,毅然塗掉重畫。大家對此畫感到婉惜!又佩服前輩的勇氣。他要憑著自己的思維參加展覽以測試實力。」可是廖氏沒有說明是用那幅重畫的作品參展,只提起入選帝展而已。入選這一幅果然是重畫的作品,「嘉義郊外」是一幅富有本土意識色彩強烈的畫作,統治者是無法體會殖民地人民的心情。他也明白惟用自己的方法才能流露真情,可望在國際畫壇上佔有一席之地。不論如何「嘉義の町はづれ」入選第七回帝展﹝三年級生﹞,為時1926年也是轟動臺灣入選帝展西畫的第一人,使日本人另眼相看,也是臺灣人展示才華最佳典範。
嘉義の町はづれ」為嘉義市役所收藏,是現今的市政府﹝原址縣政府﹞,但已失蹤。1949年本作品還掛在縣長的會客室,有一機緣隨父親陳情時目睹奇作,當時相關人員大概還不知作者是誰?收藏其作品所犯的嚴重性,之後驚恐受到連累不知如何是好,至今作品的去向還是謎。陳氏為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,凡是擁有他的作品或有關的文件一律加罪,在「白色恐怖」時代連藝術品也不放過。圖二
陳氏的女婿蒲氏說:「岳丈生前暫時寄放油畫二、三十餘幅在好友某位參議員處,有人提醒收藏其作品的後果,驚嚇之餘一把火將作品燒毀。」這樣的悲劇所釀成人類文化資產的損失,是用金錢無法彌補,前車之鑑值得世人警惕!
>
後記:公元1990年代,自稱大師通吃兩岸的名嘴,還以臺灣的畫作,上不了香港蘇富比拍賣市場,嘲諷臺灣畫家的能力。如今陳氏的「淡水風光」拍賣新臺幣二億餘元,創下華人畫作的天價。


圖像:水﹝sui2﹞的由來

水﹝sui2﹞和漢語的美是相同意思。從浴女圖才明瞭臺語的精妙,當水濕透全身時,也展現水的魅力,能使肌膚像玉一般的圓潤,出水時顯得格外美麗動人。看起來臺語的水﹝sui2﹞源由,不是沒有根據的。從任何角度來欣賞女人的膚色,使人陶醉在其中,水﹝sui2﹞便脫口而出。

平生熱愛游泳之餘,又能在按摩浴池中一待便把個鐘頭,除了活絡筋骨之外,盡情觀賞大好風光。水流緩急沖向的差異,呈現各色各樣淋浴的姿態,眾多的姿勢中最有女人味,要算圖中撩髮沖水的一幕。臉龐朝上水沖到胸部上端,濺出的水花往兩旁急速下落,其餘的水從乳房慢慢往下滑遍及全身。臉頰被激流的水所遮蔽,若隱若現無法看到表情,更能顯露出其他部位的美。﹝圖一﹞

右手臂為了區別沒淋到水,呈現正常皮膚的顏色。手臂從水流中間穿越,也改變水的走向因而產生前、後、中間的變化﹝圖二﹞。其他浴女,或因噴出強力水柱,水花四濺隱隱約約與水合而為一;只聽到水聲不見形影,留下一片白茫茫的畫面,不管如何形式的組合都經過水的洗禮,水﹝cui2﹞便是水﹝sui2﹞的道理所在。


林瑞明 寫於臺中畫室 2008-01-09

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時勢使然﹝上文﹞ 睏袒側﹝khun3 than2 chik4﹞﹝圖﹞2F﹝17.5㎝ × 25.5㎝﹞

自述:命運﹝mia7 un7﹞﹝臺語﹞
睏袒側﹝khun3 than2 chik4﹞特jpg
因空襲關係延遲了上學的時間,等到重新就學時已是越過二個學年的四年生,學業與同期生落後一大截。各科只有美術、體育、工藝不受影響,其中美術還能在全班獨占鰲頭,每逢上技能課精神十足興奮無比。若中途美術老師請假無法上課,便滿腹的無名火找同學出氣,弄得全班不得安寧。當發下作品若是甲上再加圓圈,帶着愉快的心情吹口哨回家。翌日把作品與隔壁的阿秀分享,好像專為她而創作,久而久之獲得她的信任。阿秀是高我一年的班長,又是鄰長的女兒,時常約好幾位同學到她家寫作業,切磋功課,成績進步一日千里。到了五年下學期我就趕上進度,六年級時她突然不聲不響搬家不知去向,迄今還很懷念這段時光。

考試就像奧運會的一百公尺競技,選手苦練四年,表現在一剎那間,此刻任何機運都會發生,成功者食四海﹝su3 hai2﹞;失敗者吃家己﹝ka1 ti7﹞。影響一生最大的三次試驗,首先考進初中是「毋知按怎考着」﹝m7 cai1 an3 cuann2 kho2 tioh8﹞﹝臺語﹞。沒參加老師的課外輔導,還敢赴考場應試。前兩堂盡力作答,趁休息時在樹蔭下臨時抱佛腳,忽然同窗提供消息要我熟記,也因而榜上有名。投考南師是「抾著大水柴」﹝khioh4 tioh8 tua7 cui2 cha5﹞﹝臺語﹞。因嘉義到臺南路途遙遠交通不便,考試當天傾盆大雨河水漲到橋面,有些學子還無法赴考,我比較幸運提前進駐。早餐在豆漿店發現洗碗水較為混濁,問起老闆這麼回事,所得的答案是烏山頭水源污濁。還有幾則有關於臺南的事情,只有隨便問一下,說也奇怪這幾個問題竟然對上了。當時考生大部份是外縣市的子弟,命題有偏袒本地學生之嫌?局部﹝圖一﹞jpg

「踅一大輾」﹝seh8 cit8 tua7 lin3﹞﹝臺語﹞才擠上臺灣師大。本來抱持無所謂的心情應試,總以細微之差和幸運之神擦身而過,亦點燃了勢在必得的企圖心。最後應考託數學難度高之福,考生平均分數下降四十多分,取長補短成績衝過頭,經過申請改分發才有藝術系可讀。聯考對有志於藝術工作者是一種煉獄,不但不能網羅一流藝術人才,也摧殘很多進軍藝壇的種苗。從人類的屬性來分析,美是獨立於科學、宗教、社會、政經等性向之外。聯考﹝學科﹞是把美以外的性向全部納入,通才教育想當專業畫家為其他學科所蒙蔽,排除藝術殿堂之外真可惜! ﹝待續﹞

下文:臺灣在民智初開的時代未與世界藝術接軌,對於人文藝術一知半解,藝文界人士對抗環境的壓力能脫穎而出,前輩畫家人才濟濟是如何辦得到的?

圖像:臉紅的時刻
局部﹝圖二﹞jpg
「新娘水噹噹,褲底破一空」﹝sin1 niu5 sui2 tang1 tang1,khoo3 ti7 phua3 cit8 khang1﹞﹝臺語﹞。這首童謠迄今還不知作何解釋。記得當時親戚婚禮進行時,一句童謠無意中唸出來,被家長賞了一巴掌,尴尬的場面害得主事者滿臉通紅。之後,便不敢開口唱歌了。事隔數十年,最近閒來無事,腦海浮現兒歌的旋律,想!把那記耳光找回來,買了幾本有關臺灣諺語字彙的書籍,用心研究「褲底破一空」的涵意,千頭萬緒終於找出一首類似的辭句:「新娘新噹噹,舊娘塞壁空」﹝sin1 niu5 sin1 tang1 tang1,ku7 niu5 that4 piah4 khang1﹞﹝臺語﹞可是兩者含意相差甚遠。聲韻方面:兩相比較有雷同的押韻,是否由此轉韻過來也說不定。童謠雖然短短的十個字,便可描述錯綜複雜的情節。其中五個字相同,內容有天壤之別,嫁娶時發現褲底破一空,牽涉到面子問題,否則女人的婚紗是裙子之類,那裡能看得清楚。褲底破一空破出問題來,或許在身上不該顯露私處被發現,譬相﹝phi3 sionn3﹞新娘無體統。再者,是否生理現象磨破了,旁人故意逗笑新娘害羞。雖然尾音都是空,「破一空」是禮儀上的問題;「塞壁空」是被打入冷宮之意。第二首童謠內容比較直接,兩位女人新舊的對照,迎新送舊妻不如妾。第一首合理的解釋翻遍參考書還沒找到答案。

以上的童謠典故與圖像有牽連嗎?兩首童謠都與女人有關,恰好圖像也躺臥在床上休憩。臺灣一首四句聯仔:「眠床四角,蠓罩空殼,新娘睏袒笑﹝khun3 than2 chio3﹞,新郎睏袒覆﹝khun3 than2 phak4﹞。」臺語睏袒笑和睏袒覆是相對的,另一種睡相是睏袒側﹝khun3 than2 chik4﹞是側睡的意思。至於圖中女郎的表情呈現的徵狀﹝圖一﹞,皮膚的顏色都是愛神的美意﹝圖二﹞,可能是現代人的時尚吧!

林瑞明 寫於臺中畫室 2008-01-08

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

談旅行寫生﹝文﹞ 茶杯﹝圖﹞ 0f ﹝18cm x 14cm﹞

談旅行寫生茶杯旅行對畫家而言:尋找靈感,增加見識,擴大視野的最好方法。有時候帶畫具揮毫是人生一大樂事;不過,寫生只侷限於寫景,等於拍攝記錄片沒有什麼兩樣。現今,寫真的功能已由科學所取代,畫家應另謀他途,開拓視覺領域的想像空間。

在無數的畫展中,發現寫生作品的畫風大同小異,詢問各方所得的答案:「憑著對繪畫的熱忱」帶過。對於繪事還停留自然反映寫景的階段隻字不提;其作品由宣導「環保教育」切入,寫真的畫法勉強可附和。

當今,寫景想法個自不同,以為大自然的真實性是由表象所造成,畫家刻意在表徵上作無謂的描繪。就像研究動物,不是觀察形狀了事,要從剖析生態着手。寫生畫主要借景在畫面築構最佳的平衡,取景照單全收,未必得到均衡。為使畫面的平衡起見,動物也該考量在內,動物其體積大到獅、象小至蟻、蝶,很難在畫面取得正確的比例。有了動物參與,也表示尊重各種生命的存在,畫面多一些空間的轉位,畫家該絞盡腦汁運用智慧,創造出有別於照片的圖騰,讓繪畫天地換然一新,寫生的心態才算是完整。

在國外旅行提起畫筆寫生,滿腦浮現彩繪故鄉的影像,如何轉移,頓失所措。冷靜思考:首先一定要考慮陽光、空氣、水是否與故里有所差異;再者,觀察動植物的生存條件。否則,描繪的外表是他國的建築物,內容存留故鄉的思維,畫不出異國情調,難逃如來佛的掌心。

高更﹝Paul Gauguin 1848─1903﹞是最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。他從繁華的巴黎,甘願前往熱帶未開發的大溪地,過着無拘無束的原始生活。拋棄白人所建立的價值觀,把以往所創立的事業拋諸腦後,放棄繪畫王國祭酒的榮譽;融入大溪地的社會,所謂入鄉隨俗才能吸取當地的文化氣息。在毫無接受文明影響的國度裏,畫出殖民下人民的悲情。如果抱殘守缺,把巴黎的畫風套上大溪地的風景,張冠李戴的方式與一般畫家有什麼兩樣,畫史上還有他嗎?

地球以赤道為界,南北氣候相差懸殊,人類對寒暑的適應自有選擇。交通發達的今天,前往風景優美的地方尋找靈感是必然;從沒聽說自沙漠或極地寫生歸國,畫題使我聯想:在冰天雪地穿笨重的禦寒裝備,還能提筆作畫。一片白茫茫惟有使用白色,其他的顏色如何下筆,極地、沙漠在畫面造型上的空間變化不大。古人說:「師自然」,到沙漠、極地師看看。

難道寫生還要顧慮那麼多嗎?其實民情風光和捕捉動物瞬間的畫面,都是針對專業畫家的要求。業餘的寫生者,只要對景寫景便行,旅行寫生也是如此。訓練腦力使視覺的判斷,能觀察出畫面的平衡與否,才是重要的課題。
後記:帶一張茶杯的拷貝圖,在荒郊野外遇到沒水喝時,可望杯止渴。

林瑞明 寫於臺中畫室 2008-04-18

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

破繭而出 ﹝文﹞ 書道 ﹝圖﹞ 3F ﹝27.30cmX 22.0cm﹞

其一 判斷小花
張家子弟能立足日本圍棋界頂尖群得來不易,表面看來一帆風順名利雙收;背後隱藏多少不為人所知的心酸。學習歷程的坎坷,除了當事人外,局外人是無法領會。年幼孤伶伶離鄉背井,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,雙親不在身邊,十之八九不如意,眼淚時常往肚吞。

這段回想要從九零年代某日說起:小姨子匆忙前往日本,關心孩子前途事宜。事隔幾月後,內人透露處理事情的經過,她家小孩十歲遠渡東瀛拜師在林海峰門下,由恩師給他的愛,溫暖了成長。兩年後,當學習遇上瓶頸,停留在十字路口,父母為之擔心。不知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能耐突破難關?否則準備回國另起爐灶。猶豫之際,老師明白他有雄厚的潛力,希望再給予半年的觀察。

因為日本圍棋的升段賽,對外國人有名額的設限,經過幾次的挫折,對棋藝有了動搖。誠如,卡通棋靈王影片中扮演的院生,無法進入職業棋士,一生在門檻外徘徊大有人在。張氏夫婦的耽心不無道理,若沒有通過職業棋士的資格,等於無法與高段棋士競技的機會,一切的努力也是白費。天才與白痴之間,只有一線之隔;成功與失敗,只有一念之差。當時,輕率的帶回,便沒有今日這顆閃亮星星出現。道 ﹝圖一﹞

十三歲通過升段賽後平步青雲,從家人口中得知:升段後同時開竅,擬訂進步的計劃,每天定時起床,怕起不來設定鬧鈴,聲音是狗聲狂吠,音量之大震動肺腑,為的是激勵奮發的意志,累積戰鬥的能源,才能應付未來的挑戰。持之以恆,一、二年內,如坐直昇機般扶搖直上,二十歲便得到六段。捷訊傳來如此的快速,令人難以置信,火箭似的爆發力,與升段賽前判若兩人。在二十三歲又得本因坊的頭銜。其間,也拿下日本圍棋界七項頭銜的最高榮譽。

2005年的名人賽,以三連勝絕對的優勢,領先前三局,母親都在場。小姨子想大勢已定,不必久留打包回國,事不知接著連輸三局。電話要媽媽助陣,結果以纖微之差獲勝。最近,由「張栩詰棋選」得知,目前自創詰棋形態為棋界之冠。他能立足棋壇,打破日本圍棋的傳統,把佈局而後佔地放在一邊,積極攻擊置之死地而後生。以一子出入定生死的詰棋,誘使敵人產生錯覺,以為捉到一尾大龍在望,結果自身難保。其過程,使觀棋者為之提心吊膽緊張萬分。現在,應付世界圍棋走向非得如此不可。此一事實不敢藏於己,願與天下父母共享。

道﹝圖二﹞
其二 圖象 書道

明明是一束花說是書道,是不是畫到頭殼破一空﹝thau5 khak4 phua3 cit8 khang1﹞ ﹝臺語﹞。並非如此,聽我仔細道來:主題的花是書法的變奏曲,花用寫字的手段完成繪畫的效果,以筆觸代替背景,配合花卉的運作,與書道的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。書法的字無法融入在紙的平面「裡」,字畫定在紙張之「上」﹝圖一﹞,與繪畫有很大的差別。雖然書法家努力以墨色的濃淡,使得字畫變得有層次感,因字體具有形態之美兼顧文章的內容。象形文字是取萬物形態,簡化為抽象的圖騰。文字本身除了背景以外,第三者無法介入,以此論點取得靈感應用在繪畫上,一點也不為過。類似如此的畫法,以圖象為書法的作品,也根據這原理所完成的。

人在非意識之下,或是靈媒、或酒的麻醉、或精神恍惚、所創造出的符號。一張無心的符號,時常被利用在賭博的機運遊戲,參與者的能量蘊釀某種程度,還能在開獎當天聽到遠方彩球回聲,不管這是天方夜譚也好,機率只有億萬分之一。繪畫也是如此;藝術家以直覺為創作的主軸所產生的作品,讓十方大德認可受到肯定,同樣可得到物質享受,與中彩劵有何差別,說繪畫是機運遊戲也不為過。

作品中的小花的組合,最能與書法相提並論。小花顯現「道」的字型,充分表達書法的韻味,字型作品完成後分析得知。這和符咒都是在非意識下所完成,事後再解讀。花也好、道也罷,鑑賞時可能還有新發現,福氣會降臨有心人的頭上。﹝上兩句是題外話別當真﹞。﹝圖二﹞

林瑞明 寫於臺中畫室 2008 3/8

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

仲裁﹝下﹞組合

其一文章 走飛瓦〔zàu bue hia〕「下」﹝臺語﹞
水查某﹝縮﹞三個月後臺南衙門發佈一則消息,某月某日蔣公子要在「岡山」山頂走飛瓦。公告一出議論紛紛,大家急着要看熱鬧,扶老攜幼前往參觀這場盛會。問題是入山要許可證件,衛兵把守登山口,而兩旁有堆積如山的磚瓦,有證件者可上山,沒有的人得拿一塊磚瓦為信物,因人數眾多也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發放完畢。場面熱鬧非凡加上沿途勞累大家有點鼓譟。太陽西下蔣公子突然出現,面朝西方仰頭向天口中唸唸有詞,不知唸什麼最後只聽到 「感謝佛祖賜給的力量,已經把磚瓦搬上山了。」作一種飛上來的手勢,眾人沒有體會蔣公子的意思,還等待看飛磚瓦的法術。不得已蔣公子才坦誠相告:「你們已經替佛祖做了一件公德」,民眾恍然大悟,認為能替神服務也是功德一件,不計較搬磚瓦的辛苦,更佩服蔣公子的智慧,心甘情願的下山。這一則故事是真是假讓讀者自己評斷吧!

補記:﹝一﹞講故事的原音是臺南知府大人蔣公子。當時聽者以為姓蔣名公子,有公子稱呼記得特別牢。事過多年回味故事的情節,想知是否有其人,翻閱臺灣史清國臺灣府首任知府蔣毓英﹝錦州人 任期1684─1689﹞,臺南市前清稱為臺灣府和阿興伯講故事中臺南知府不謀而合。其事是否杜撰亦未可知。﹝二﹞ 講古的口音是「駛飛瓦」〔sài bue hia〕﹝臺語﹞字眼出現後,接著「走飛瓦」〔zàu bue hia〕音影浮現腦海,經作者一段時間思考之後決定的,駛飛 是要借用工具,走飛 是物體本身自發的,有遁走之意,想!磚瓦能遁形較有神祕感。

其二圖引 水查某〈sùi za bhò〉﹝臺語﹞


水查某﹝圖一﹞
親友欣賞作品之餘,好奇得想了解畫中女人是誰?答案是沒有特定的對象,是作者對異性在靈肉之間綜合的體認。動筆前,集中精神閉起眼睛使影像浮現,再憑感覺繪製,若無法達到感覺中的感覺,不善罷干休,內心世界的水查某〈sùi za bhò〉就此形成。造物者賦予人類對美的態度是一致,因歲月的手,誤觸時光器,使短暫的一生起了變化。從新生到終結的過程中,可取活力強弱來斷定美的層次,就女人而論:便有年青就是美的說法。莫怪,希臘神話中巴利思的審判,拋棄財、智的利誘,唯獨在性的衝動之下,不計後果,把愛情是盲目的道理發揮到極致。「木馬屠城記」中「三美人」競豔會敗給愛神,把韻味十足的海倫誘拐回國。由於年輕性線分泌的旺盛,情慾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湧進,激蕩了生命的浪花。﹝臺語說水﹝sùi﹞就是美的意思﹞

其三圖析 章法
水查某﹝圖二﹞
構圖是採用對角斜線的原理,一條線出現了兩個相同三角形的分割,人物躺臥床上受周邊被褥所包圍,另端三角形雖然是室內,從窗戶可看到月亮的自然景觀﹝圖一﹞。身體的上半部佔有右側空間的大半,相對左邊的空間和上半身雷同;腿部與右側空間相似,因此裸體面積是畫面的二分之一弱。如此的巧合,是作者事後的分析才了解,處理畫面時遭遇到平衡上的困擾。相對的雙邊:近景的床褥和室內裝置,兩相對照下,沒有對應交流的條件。雙方的轉位都集中在裸體的身上,也增強了身段結構的彈性。﹝圖二﹞
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 2007/11/20

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

仲裁 ﹝文﹞ 月夜 ﹝圖﹞ F1﹝22cm X 16cm﹞

其一文章 走飛瓦「上」﹝臺語﹞ 親情
這是我在孩提時代所聽到故事中,最具有本土歷史的敘述,反應祖先當時一切生活習慣及思維,與現在周遭環境有切身關係,因時代環境不同手法略為改變而已。阿興伯講得身歷其境,故事發生於第十七世紀清國時代,有二位相互不認識的富豪,為了「致蔭」﹝臺語﹞子孫突發奇想,分別重金聘請地理師﹝堪輿﹞到處尋找龍穴。各自趁夜晚到荒郊野外勘察地形,不斷的奔波分別到達在「岡山」山頂,吉時發出一道光芒,瞬間便消失,為期三四天。「地理仙仔」恐有失先後以物為記號,選擇良辰吉日安置東家先祖的遺骸,擇吉雙方帶領家丁一路前往目的地,兩家碰頭問明來意後發生爭吵,由於意見相左雙方都不肯退讓,一狀告到臺南府衙。

知府大人蔣公子問知案情之後﹝參閱補記﹞,到現場作一番了解。甲某的地理師以鐵針為証;乙某則以鐵環為據。無巧不成書,挖土結果針插在環的中間,竟然有如此的巧合,使眾人大吃一驚,兩家事主堅持自己最先發現,到底是針先插環再套上,或環先針後插入,誰也不肯退讓爭得面紅耳赤錯過時辰。針、環喻為兩性不相屬難斷定先後,蔣公子左右為難,引用時效已過地穴亦失靈,再爭也沒用,不如獻地興建寺廟普渡眾生。取得雙方當事人的同意,看如何在深山興建廟宇,各個抱持懷疑的心情,冷眼旁觀事情的演變。﹝待續﹞

林瑞明 寫於 臺中畫室 2007/11/20

其二圖像 月夜 ﹝新詩﹞

看不出星光降臨胴體,只有嬋娟的絲織。
聽不到浪濤激起呼嘯,只見海水的流動。
朦朧的月光下,水神吞食了污穢,
人世間的是非亦付諸東流,呈現出綺麗的影像。
天狗現,月娘藏,頓時,烏影掠奪大地,女人、海、妳在何方?尋找!等待!微風送來訊息,願以純潔的獻禮與天地交心。


林瑞明 寫於臺北寓所 2008-02-04